原本打算自己根據以往修課經驗,再搭配學校老師先前上課的投影片來準備研究所考科。
但在大致查看各校考古題後,發現資管所的考試這幾年下來變得越來越靈活。
考題加深加廣、緊貼當前科技趨勢,倘若單靠自己硬讀勢必需要花費更高的時間成本!
在學長姐的推薦下毅然選擇報名大碩雲端課程,希望經由各科老師的整理快速抓住考試重點!
越早開始準備越好!請儘早決定是否參加推甄或是考試!
在大三上學期結束後查看歷年成績,與老師或學長姐討論成績是否可以穩當推甄上目標系所。
如果成績處在錄取邊緣則需做好之後同時準備推甄、考試的心理準備。
筆試的話,建議大三下學期就開始備戰並在暑假前完成各科第一輪複習。
暑假期間除了開始第二輪複習外,也建議完成推甄所需的書審資料,如:研究計畫、作品集等...
之後各校簡章出來再根據不同書審需求進行調整(清大需要附上英文研究計畫)。
開學後則是最忙的一段時間,可能會需要兼顧課業、專題、以及第三輪的複習進度。
我自己的話會把週五到週日的時間撥給複習,其他時間專心處理專題等事務。
而口試前一週開始全力準備:目標科系本身的專業問題因為本身有在複習可以先放一邊,有時間再回來看,其他諸如資訊時事新聞、該系所修課資訊等儘量詳閱。
其中,務必對自己的備審資料、專題內容「完全」熟悉,教授最忌諱學生講出自己也不確定的東西。此外,面試當天建議複印多份紙本書審資料提供給教授翻閱。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在大三上看到歷年成績後便堅信著自己無法推甄。
所幸當時大碩專員、系上學長姐、老師鼓勵我不要放棄甄試,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必須老實說,準備大型考試的過程從來都不是輕鬆的,從七月起我常常會有失眠的情形:
覺得書讀不完、備審做不完、會不會最後一間研究所也沒有上?
建議這種時候可以多和過來人像是學長姐或是老師聊聊,一個人胡思亂想很容易影響心情以及備考進度。
最重要的是請相信:當下很多人都跟你一樣,也在努力準備考試。只要認真準備一定會有收穫!
更何況到考試前已經過三~四輪的複習以及考古題練習。考試、推甄都不容易,但請相信很大一部分事在人為。
資料結構一直以來都是最讓我頭痛、同時也是我最不擅長的科目之一。
知道它是資管所的考科的當下差點想要放棄筆試。
非常感謝劉逸老師化繁為簡、讓我能夠快速補強以前大二所學並重新建立觀念。
跟著老師影片的進度,我漸漸把以前破碎的知識點拼湊起來,並逐步建立學習的脈絡,讓我越學越有信心!
這對同時準備推甄、準備筆試的我來說幫助真的很大。
而完整的複習最終也讓我在面試時得以流利回答教授專業背景知識的問題,如願進入目標系所。
推甄情報局|粉絲專頁 | 推甄情報局|官方帳號 |
---|---|
![]()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
![]()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
雖然補習班真的要花很多錢,但是我覺得比起自己念,來補習班會有老師統整好的講義以及能夠吸收老師的經驗。
知道哪些是常考重點或是那些題目是近年來的趨勢。這些都是自己唸得不到的。
況且考研究所就是在跟時間賽跑,節省這些自己統整的時間,可以多寫一些題目我覺得是值得的。
我是甄試生,大一到大三下的成績顧好是首要的條件,申請成大的話成績不用到頂尖也沒關係,但是主科一定不能太差(不低於70)。
而且在學校要盡量跟教授有互動,不要到時候要交推薦信的時候找不熟的教授寫,因為推薦信真的佔很重的比例,好的推薦信真的可以加很多分數。
並且從三升四暑假開始就可以開始準備自己的備審資料,想想看要甚麼東西在備審資料裡面,覺得經歷不夠多的就可以開始想想怎麼豐富自己的經歷之類的才不會似上的時候手忙腳亂。
如果以上都準備好了的話,這樣的話在第一階段篩選就差不多就可以通過了。
第二階段是口試,自己做的備審資料一定要看很熟,想想看教授可能會問甚麼問題然後去準備。
準備自我介紹也很重要,在自我介紹裡面設計幾個可以問的問題,劃出一個框框,引誘教授去問那些你準備好的問題,就可以避免他們問出你不會的問題。
最後一定要準備自己的研究方向,去看一些相關資料跟該校的老師的相關研究,不要讓教授覺得你是為了學歷來讀研究所的。
備審資料主要是多放一些自己比較特殊的經歷,而且因為老師不會花很多時間看,所以也不用寫得很大篇幅,要能夠一眼就看見重點比較好。
而且口試的時候老師通常會拿備審資料問問題,所以沒有把握的東西都不要寫在備審資料裡面。
另外我覺得近幾年老師們越來越不愛問專題的問題,所以如果有做side project的話可以把重點放在上面。
並且要知道自己未來想要研究甚麼方向,並去準備相關領域的一些基本知識還有該校相關領域的老師的研究都要先了解過。
以前上線性代數時,都聽不太懂,所以一直很害怕這一科,也覺得線性代數這是全部考科裡面最難的科目。
但是黃子嘉老師很擅長利用比喻的方式,把很困難的概念或是邏輯的概念變得很日常很好懂,讓我們能夠打好基礎。
而且老師也常常在上課的時候會帶入一些準備研究所的方法,或是鼓勵的話,讓我們更有信心。
離散數學方面,因為每一個章節之間的關聯性不大,所以自己念就會比較難統整,但是老師都能夠幫我們很有章法的統整起來,讓我們建立更正確的觀念。
推甄情報局|粉絲專頁 | 推甄情報局|官方帳號 |
---|---|
![]()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
![]()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
一開始會來甄戰,是因為學長的緣故,他推薦我來這裡進行落點分析。
而後,我還在這裡請老師幫忙修備審資料,並先修程式語言、大學數學。
這裡老師用心教學,針對每個人的不同調整教學方式,櫃台哥哥服務用心,十分值得一來。
清大資工筆試:共5大題,一共25題。主要範圍是:5G網路、大數據醫療、積體電路、QR code、基因剪輯。
考試時間一個半小時,速度快大概50分鐘結束加檢查,不需要太擔心。
交大資工筆試:數學測驗,共六大題,每大題2~4小題錯一小題該大題全錯。
考試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
範圍:線性代數(4題)、機率(1題)、幾何(1題)。
筆試超難,對實力沒有自信不要亂填志願,難度跟台大資工差不多。
記得去土地公廟前面拿仙草蜜拜拜(去網路上爬文)。筆試鑑別度超高!!!
成大資工筆試超簡單,總共4大題,基本不用準備,上網爬文即可。隨便考都能拿高分
只要記得每年必修多少學分。備審資料有特定格式。筆試鑑別度不高。
從小我成績就不突出,但我十分努力,高一時成績卻不見起色。
17歲那年,我前往澳洲留學一年,離開舒適圈的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並有了許多體悟。
回台灣以後,一方面有了心態的改變,另一方面找到了人生的目標,逐漸的,我成績有了顯著的進步。
課堂上,我有著追根究柢的精神,聽不懂或老師說明不夠清楚的部分一定打破砂鍋問到底。
下課時間,我會盡力替同學解惑,引導他們思考。
對我而言,只要有心,沒有辦不到的事。
感謝的話相信文龍老師已經聽過許多。雖然我的文采並不出色,但感謝的心絕對不遜於其他人。
首先,感謝老師總是細心地替我找出被審資料中不夠完善的點以及錯誤,並教導我如何將自己的長處有效地融入,幫助我進入理想的校系。
另外,我還想感謝文龍老師向我分析類似校系的專攻方向,使我能夠更加了解各個學校校系之間的不同,選擇最適合我的學校。
另外,文隆老師在程式設計方面也十分厲害,在考完學測後,一邊教導我程式語言,一邊準備二階筆試,考上清大資工文龍老師功不可沒。
推甄情報局|粉絲專頁 | 推甄情報局|官方帳號 |
---|---|
![]()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
![]()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
在大碩上的課程,一開始能讓我明白做備審所需的時間規劃。
才不會在最後匆忙的修改,而且也能幫助我明白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做出具有個人色彩的備審。
最後的模擬面試對我的幫助也很大,對於面試的基本題能比較熟悉,如果是沒準備的題目,也能冷靜下來思考再回答教授。
在大學的每學期對於各科的成績都要十分重視,從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開始。
在上課期間做的筆記比起考前自己複習更有效率,也較能掌握教授的出題方向。
最後再利用課堂的考試成績來檢視自己對於這堂課程的掌握度,或是讀書方式是否有錯,造成明明有花時間讀書但分數卻不理想的情況。
若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檢視自己是在哪個部分做錯了,因為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能事半功倍。
而對於各科的考卷做檢討我覺得也是很有效率的一個方式,藉由不同考卷的考題方向,能了解教授的出題習慣。
也能從上課時對比出教授在講到重要題型的習慣,考前就能針對這些進行有效率的複習。
另外很多專業知識都是連貫的,在讀到不懂的地方時,很多都是之前有東西沒弄清楚。
這時候建議花一些時間把之前的那部分知識釐清,對之後的學習比較有幫助,記憶也會更深刻。
在練習考古題時,可以明白教授的出題方向,以及自己在哪部分的知識需要再做加強,在考前有限時間的複習當中,是十分重要及有效率的一個步驟。
自己在大學入學時就確定以後會唸研究所,但沒有了解相關內容,也沒決定要走推甄或考試哪個方向。
因此在大三下報名大碩推甄班後才發現,雖然課業維持得還不錯,但有很多可以更努力的地方,只是因為太晚決定推甄,所以錯過了很多該注意的地方。
若確定未來要考取研究所的話,建議以推甄的方式較輕鬆,只是要從大一剛入學時就顧好成績,並持續到大三
以這種心態準備的話就算到時候未能推甄,準備考試時也能比較輕鬆。
可以額外參加一些學術的研討會、講座、交流參訪等,以及英文的程度高低,例如多益成績,都可以讓自己的備審更加豐富,增加更多分。
針對備審內提到的課程問問題我被問到作業系統 (白板題)寫出一個程式,能判斷輸入的數字是否為質數,不限程式語言。
筆試:
主要分六關
自我介紹、Linkeslist跟array的差別、 給一篇文章,英翻中、介紹專題、Tree的概念
感謝的話相信文龍老師已經聽過許多。雖然我的文采並不出色,但感謝的心絕對不遜於其他人。
首先,感謝老師總是細心地替我找出被審資料中不夠完善的點以及錯誤,並教導我如何將自己的長處有效地融入,幫助我進入理想的校系。
另外,我還想感謝文龍老師向我分析類似校系的專攻方向,使我能夠更加了解各個學校校系之間的不同,選擇最適合我的學校。
另外,文隆老師在程式設計方面也十分厲害,在考完學測後,一邊教導我程式語言,一邊準備二階筆試,考上清大資工文龍老師功不可沒。
推甄情報局|粉絲專頁 | 推甄情報局|官方帳號 |
---|---|
![]()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
![]()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
大碩對你幫助最大的地方:
在決定要考研究所的時候,就知道一定要去大碩,在詢問過程中也很仔細的解釋課程和針對每個人的需求給予建議。
我覺得幫助最大的是大碩很樂意給予學生幫助,有問題反映都可以順利解決。
師資部分如果做點功課都知道很厲害,才真的知道資工專業課程精隨在學什麼。
大碩值得推薦的地方(老師、負責人、書籍...等):
如果不確定大家推薦的師資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大碩都會提供各科的試聽。
上了這些課才知道自己大學讀了什麼,紮實而且踏實許多!如果要推甄大碩也有很多資源,負責人愛玲或伊婷也相當親切。
時不時舉辦小活動療癒壓力大的考生們,報考資工所會推薦親朋好友或是學弟妹選擇大碩。
對大碩的建議:
我覺得如果可以將所有課程授權雲端,不用固定時間卡在學堂可以更有彈性地運用時數,有時候課餘的時間就是對不上學堂開的時間。
一開始先分別準備五樣資料:分別是自傳與簡歷、讀書計畫、專題報告、其他有利資料。分別準備上述資料後,再依各系所的規定進行修改。
心得分享與動力來源(考試間的心情與家人朋友的支持):
原本看了幾個範例之後覺得做備審應該不是很困難的事情,等到真的開始動手做之後才發現好像太晚開始了。
的課後作業,一邊要持續的進行學堂補習,一邊做備審。
加上還有開學後的課業,一邊要完成正課時間上的分配出了很大的問題,等到我真的專心開始做備審到做完的那幾天為止大概為期兩個禮拜多都是天亮才睡的。
心態變得不堅定開始自我懷疑過程中,也找了很多老師聊聊因為自己把重心放在推甄了萬一沒上該怎麼辦,在和老師聊過之後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建議和幫助。
在第一階段放榜的那時候特別的煎熬,因為還沒有結束,還有一關面試,我覺得如果備審是自己做的,在面試的時候就不會太緊張了,把自己的優點最大化就對了。
給未來學弟妹的建議:
因為自己不是資工本科系,學長姐只有一屆可以參考,變數非常的大,所以報名補習班資工六科。
希望可以同時並行,對推甄有一定的了解之後發現有推是有機會的,只要備審認真做,成績不要太差,就可以把重心放在推甄上。
因為聽說很多人一下就做好,所以自己沒有特別提早開始。
到暑假中間才開始動工,真的開始後才發現問題沒有那麼單純,如果需要做出一份完整的備審,需要看很多不同的範本,參考很多的資料,才能整理出最突顯自己特色的樣子。
如果身邊沒有太多的範例可以參考,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大碩除了提供了不少過去學長姐的被審資料可以給學生參考外,也有甄戰的專業顧問師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絕對不要上網找槍手幫忙做備審,因為最了解自己的只有自己。儘早開始,成功的機會就屬於你,祝各位上榜理想校系。
如果不確定大家推薦的老師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大碩都會提供各科的試聽。
上了林緯老師的雲端課,切中重點觀念帶入主題,原先在課堂不理解的地方都茅塞頓開。
有時會重覆複習概念,如果不熟悉觀念,在老師又提到一次的情況下加強了記憶,在學習上相當有幫助。
過程中也會以生活中的例子帶入,換一個角度去理解,加上是雲端授課,可以充分運用課餘時間來聽課,邊上可以邊做筆記真的太重要了。
上完才知道自己大學讀了什麼,紮實而且踏實許多!
推甄情報局|粉絲專頁 | 推甄情報局|官方帳號 |
---|---|
![]()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
![]()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
大碩對你幫助最大的地方:
在決定要考研究所的時候,就知道一定要去大碩,在詢問過程中也很仔細的解釋課程和針對每個人的需求給予建議。
我覺得幫助最大的是大碩很樂意給予學生幫助,有問題反映都可以順利解決。
師資部分如果做點功課都知道很厲害,才真的知道資工專業課程精隨在學什麼。
大碩值得推薦的地方(老師、負責人、書籍...等):
如果不確定大家推薦的師資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大碩都會提供各科的試聽。
上了這些課才知道自己大學讀了什麼,紮實而且踏實許多!如果要推甄大碩也有很多資源,負責人愛玲或伊婷也相當親切。
時不時舉辦小活動療癒壓力大的考生們,報考資工所會推薦親朋好友或是學弟妹選擇大碩。
對大碩的建議:
我覺得如果可以將所有課程授權雲端,不用固定時間卡在學堂可以更有彈性地運用時數,有時候課餘的時間就是對不上學堂開的時間。
一開始先分別準備五樣資料:分別是自傳與簡歷、讀書計畫、專題報告、其他有利資料。分別準備上述資料後,再依各系所的規定進行修改。
心得分享與動力來源(考試間的心情與家人朋友的支持):
原本看了幾個範例之後覺得做備審應該不是很困難的事情,等到真的開始動手做之後才發現好像太晚開始了。
的課後作業,一邊要持續的進行學堂補習,一邊做備審。
加上還有開學後的課業,一邊要完成正課時間上的分配出了很大的問題,等到我真的專心開始做備審到做完的那幾天為止大概為期兩個禮拜多都是天亮才睡的。
心態變得不堅定開始自我懷疑過程中,也找了很多老師聊聊因為自己把重心放在推甄了萬一沒上該怎麼辦,在和老師聊過之後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建議和幫助。
在第一階段放榜的那時候特別的煎熬,因為還沒有結束,還有一關面試,我覺得如果備審是自己做的,在面試的時候就不會太緊張了,把自己的優點最大化就對了。
給未來學弟妹的建議:
因為自己不是資工本科系,學長姐只有一屆可以參考,變數非常的大,所以報名補習班資工六科。
希望可以同時並行,對推甄有一定的了解之後發現有推是有機會的,只要備審認真做,成績不要太差,就可以把重心放在推甄上。
因為聽說很多人一下就做好,所以自己沒有特別提早開始。
到暑假中間才開始動工,真的開始後才發現問題沒有那麼單純,如果需要做出一份完整的備審,需要看很多不同的範本,參考很多的資料,才能整理出最突顯自己特色的樣子。
如果身邊沒有太多的範例可以參考,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大碩除了提供了不少過去學長姐的被審資料可以給學生參考外,也有甄戰的專業顧問師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絕對不要上網找槍手幫忙做備審,因為最了解自己的只有自己。儘早開始,成功的機會就屬於你,祝各位上榜理想校系。
如果不確定大家推薦的老師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大碩都會提供各科的試聽。
上了林緯老師的雲端課,切中重點觀念帶入主題,原先在課堂不理解的地方都茅塞頓開。
有時會重覆複習概念,如果不熟悉觀念,在老師又提到一次的情況下加強了記憶,在學習上相當有幫助。
過程中也會以生活中的例子帶入,換一個角度去理解,加上是雲端授課,可以充分運用課餘時間來聽課,邊上可以邊做筆記真的太重要了。
上完才知道自己大學讀了什麼,紮實而且踏實許多!
推甄情報局|粉絲專頁 | 推甄情報局|官方帳號 |
---|---|
![]()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
![]()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
原本會知道及選擇TKB是因為TKB不但規模盛大,同時各大榜單張貼林立更是亮眼。
非常感謝汗液負責人親切地向我說明研究所推甄及考試的不同特點及面向,讓剛開始對推甄不抱持太大自信的我,增進許多信心。
同時甄戰的櫃檯人員也相當親切,設備及服務也非常良好,讓我在準備推甄期間能穩穩的做足各項準備,現在回想起來,選擇TKB真是我做過的最佳決定。
而針對考試準備要領方面,因為我是走推甄制度的,在推甄制度中將針對「書審」及「面試」兩種方式進行篩選。
在備審準備方面,老師利用每週訂制課程進度的方式,讓我能依照每週進度完成簡歷、自傳、讀書計畫及研究計劃等等。
而回想起在初期時,老師先引導我將自身大學中的各項比賽經驗、榮譽事蹟、研究專題及各項有利申請事項彙整在文件中。
彙整完成後將重新審視並進行分類,將類別獎項與申請科系有相關的運用螢光筆先行標記下來,這樣不但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與科系之間的相對連結性。
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透過次動作更認識自己的優勢與取向。而針對第二階段口試的部分。
還記得在練習過程中,老師提供我許多良好的建議與方法,讓我每週回家練習各種不同面向的面試題目。
如:基本面向、邏輯思考題目、專業面向題目、創意發想題目等等,能夠有效率地達成我的目標。
而針對專業面向題,老師也推薦我至國家圖書館去定期閱讀相關學術領域論文與期刊資料,瞭解各項領域趨勢與時事。
很感謝楊至中老師及漢義輔導員的協助,讓我在推甄的路上可以順利進行,考取我的第一志願。
在甄戰準備的這一年中,我學習到非常多,原本就讀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的我,對此數位學習領域非常有興趣,也希望能繼續朝此領域專研與精進。
因此我決定報考,國立的各項數位系所。回想起準備的過程,從一開始對推甄考試制度的完全不了解,到經過漢義及楊至中老師耐心協助下
學習到原來在推甄制度中,將針對「書審」及「面試」兩種方式進行篩選!
而在書審中又將分為簡歷、自傳、讀書計畫、研究計畫、其他有利資料來進行撰寫與整理。
很感謝楊至中老師及漢義輔導員的協助,讓我在推甄的路上可以順利進行,考取目標的第一志願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楊至中老師上課方式非常活潑風趣且親切,總是會先引導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及意見,再給予我回饋,對於我非常有幫助。
同時在口試準備過程中,楊老師也提供我非常多先前同學的經驗,利用鼓勵的方式使我進步與成長,真是非常感謝楊至中老師。
而針對最有幫助的地方是,楊老師會採用每週定制課程作業與進度的方式,檢驗我每週的學習成果與進度,方便我自我督促同時也能讓我提早完成備審作業。
此種授課及準備方式,我認為非常適合想申請研究所推甄的同學們。
另外,我也非常感謝楊至中老師在我最後放榜考取多項理想志願時,提供我選擇各校的各項優缺點及學制方式,協助我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謝謝TKB,謝謝楊至中老師助我一臂之力,考取我最理想的第一志願台科大數位所!
推甄情報局|粉絲專頁 | 推甄情報局|官方帳號 |
---|---|
![]()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
![]()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
經過許多嘗試與評估個人背景狀況後,就蠻確定自己適合用推甄的方式申請諮商所。
但因為過去沒有寫過研究計畫、專題及論文的經驗,在推甄書審的研究計劃部分幾乎是毫無概念,雖然很多人都建議我去參考其他論文就能夠完成。
但對我而言,這就是很陌生,陌生到不知從何下手,想起過去曾有朋友在台中大碩及甄戰上過課程,回饋也很不錯,因此就直接決定報名了推甄諮商所的課程。
由於各個學校所需要的資料會有所差異,建議一定要提早開始準備,即使我覺得自己當初已經有提早做準備了,但仍低估了研究計畫對我來說的挑戰性。
在準備過程中,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習研究計畫,而沒有充裕的時間去準備其他書審資料。
回想這段準備經歷,對我來說,我覺得要領就是「先寫再說」,一旦開始寫了,才能做後續的修正和調整。
若因為不知從何下筆而沒有任何產出,隨著時間消逝,壓力反而更大,因此,想到什麼就先寫什麼吧!會在書寫的過程中慢慢釐清並聚焦自己想要表達和呈現的內容。
網路上有各式各樣口試題型的分享,都可以參考看看,並試想自己的回答是什麼,除了基本的自我介紹、個人生命歷程以外,自我覺察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諮商演練:無論是團體諮商還是個別諮商,對於一些基本的晤談技巧要有所認識,且一定要實際練習過幾次,去熟悉晤談的臨場感。
對我而言,很重要也很容易遺忘的就是同理心,要時時提醒自己去留意並辨識個案的情緒,運用適當的字句反饋。
在準備推甄的過程中,會隨著期限的逼近、蒐集並看到越來越多成功錄取高手的經驗分享,而產生等比例的沒有自信。
心裡的聲音會不斷跑出來說:「他們怎麼都那麼厲害!我跟他們差距好大,我根本是去陪考、陪榜的!我怎麼可能錄取...」等等
這時候身邊的支持者就很重要,在宣洩完自己的焦慮並得到鼓勵和肯定以後,就能得到一些力量再回去面對那些挑戰。
準備諮商所考試是一段蠻艱難的過程,而順利考上的人大都覺得自己是受幸運之神眷顧居多,我也不例外。
記得在我準備書審期間,又再次害怕不安時,有位朋友對我說:「就算這次考不上也沒關係,考試每年都有,而且一年還有2次」
我頓時如釋重負,是的,考試每年都有,就按照自己的步調努力就好,祝福各位也能在適合的時間點抵達那個最適合自己的地方。
謝謝程甯老師在我準備研究計劃期間,感到茫然、焦慮、自我否定的時候,總是平靜的安慰我,讓我能穩定心情,持續去面對研究計畫這個艱難的挑戰。
個人覺得考試的大魔王就是個人的心理狀態,而有程甯老師的陪伴,讓我能將注意力回到當下,而不是去恐懼未來。
也很謝謝老師在我上課初期總是交不出任何書面資料時,仍然有耐心又溫柔的去理解我所跨越不了的困難。
提供我很多期刊資料、協助我調整論文格式以及陪伴我找到想要研究的主題,這些對我來說都是非常授用的知識和資源,也對於未來進研究所準備論文有很大的幫助。
推甄情報局|粉絲專頁 | 推甄情報局|官方帳號 |
---|---|
![]()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
![]()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
這次之所以會選擇甄戰,是因為看到許多人透過甄戰上榜研究所,也在FB及相關網站看到廣告。
因為想要讓自己有更高的機會考上研究所,我便在網路上約了諮詢。
諮詢過後,發現甄戰的服務人員態度不僅親切,也認真為我分析我當前的狀況。
對於我的疑問,無論是服務人員或是老師都十分耐心地回應我。
此外,在甄戰上課,都是一對一的教室,不會受到其他的干擾,老師也會為同學打造獨一無二的輔導課程,與一般的團體班十分不同,這是我比較喜歡的課程方式。
綜合服務態度、上課方式、上課環境等,是我選擇甄戰的理由。
(1)自傳的部分,不僅要呈現出自己的豐功偉業,也要提到自己想念研究所的報考動機,以及自己適合讀研究所的特質及相關興趣。
(2)研究計畫的部分,須至少包含研究動機、文獻探討、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參考文獻。以上的內容,就有點像在寫論文。但是,同學們不用擔心這一塊,因為甄戰的老師都會從頭開始教。
(3)讀書計畫的部分,最主要還是像高中的個人申請一樣,分成短期、中期、長期來寫。同學必須要了解碩士班的研讀過程,讓教授知道我們是已經準備好要來讀研究所的研究生。以上看似有點困難,但詳細的內容還是會由甄戰老師來指導,因此同學不用過於擔心。
(1)自我介紹的部分,有的學校是2分鐘,有的則是3分鐘。但無論是2分鐘還是3分鐘,同學最需要的就是要把自傳的內容挑重點講,也要確實知道自己的自傳究竟在寫什麼。
(2)教授問題的部分,最常圍繞在個人、研究計畫、報考動機等問題,因此,熟悉自己的書審資料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都是透過甄戰老師的指導所領略的技巧。無論是書審還是口試,甄戰老師都會傳授一些秘訣給我們。
我就讀於高師大數學系,是系上的師培生。我是8月底才決定要報考研究所。
這次會想報考研究所最主要是希望自己之後在就業可以更加順利,當然也希望可以更了解數學教育領域。
起初,我認為我自己可能會沒希望上榜,因為在10月初就必須趕出書審資料,而我對於準備的方向毫無頭緒。
印象中,我第一次來甄戰上課,老師很快就點出我自傳的問題。
我一開始十分失落,因為我認為我已經花了一些時間準備,卻被告知自傳的方向與研究所想要的相差太大。
不過,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撐下去,因為我就是要考上研究所!
況且,老師已經點出問題,就代表我有改善的方向了!這總比交一份亂七八糟的書審出去還要好!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研究計畫",因為我一開始完全不知如何下筆,但在兩週內,老師一路陪我擬方向、撰寫、修改,最終產出了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艷的研究計畫。
到了11月前,我內心十分緊張,因為口試名單即將放榜,我很擔心會功虧一簣。
還好,最終我還是有取得面試資格。在口試前一週,我心情更加緊張,因為挑戰即將來臨,但甄戰的老師們都有提醒我口試準備的方向,最終終於迎接"勝利"。
當我看到我的名字出現在"正取生"名單裡時,心情真的十分雀躍,也非常感謝甄戰的大力協助。這也讓我告訴自己:一切都值得了!
回想起自己在9-10月的生活,似乎只有"忙"跟"苦"兩字可以形容,不僅要兼顧大四學業,還要花大把時間準備書審,每天只有睡大約四小時。
因此,我也在想,假如時間可以倒流,我會把準備時間提前,讓自己分散時間做準備,才不會讓自己這麼緊張與匆忙!
我非常感謝老師的大力協助!老師在課堂時總會不斷拋問題給我,讓我去思考。
為什麼要讀研究所?如果沒有老師耐心地指導,我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把自傳、研究計畫完成。
我認為老師十分厲害的地方在於能夠讓我在一小時內收穫滿滿。每上完一次課,就讓我覺得離資料完成又更進一大步。
老師除了在課堂上幫我修改資料及指導準備的方向,也會在非上課時間幫我調整及修改我已完成的資料,甚至在我送出資料當天在線上幫我重新看過要送審的資料。
讓我送出時不會感到手足無措,心裡更加踏實。
此外,我也十分感謝老師平時很鼓勵我,也看得出來我擔心及害怕的地方。
印象中,我原想放棄某大學的申請(因為自己認為資料準備繁雜,我自己又沒有很強的背景與資歷),但老師依然鼓勵我去申請看看,最終順利獲得面試的資格(約是報名考生的前50%)。
對於老師的上課方式及能力,我十分佩服與肯定!對我而言,老師在我碩甄這條路,是扮演一個領航者的角色,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我這艘船可能還會在汪洋大海上漂泊,並且迷失方向!
推甄情報局|粉絲專頁 | 推甄情報局|官方帳號 |
---|---|
![]() 按讚接收最新考試資訊!
|
![]() 加Line好友詢問相關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