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民國87 年1 月1 日實施「兩稅合一制」;請問:
(一) 兩稅合一指那二種稅目?
(二) 在學理上,就企業之「資金結構」而言,主張兩稅合一的理論基礎為
何?
根據民國92 年12 月11 日公布的地方稅法通則第三條規定:直轄市政府、
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得視自治財政需要,依前條規定,開徵
特別稅課、臨時稅課或附加稅課。但對下列事項不得開徵:(1)轄區外之交
易。(2)流通至轄區外之天然資源或礦產品等。(3)經營範圍跨越轄區之公用
事業。請就地方財政理論說明:
(一) 地方稅法通則之立法目的。
(二) 為何有前述三項限制?
若其他情形不變,政府對某一商品課徵貨物稅,當該商品的價格需求彈性
愈大,課稅引起的社會效益的淨損失將:
愈大
等於零
愈小
無法判定
課徵所得稅使個人的淨工資收入減少,降低勤勞工作的意願,增加休閒時
間,此現象稱為:
休閒效果
替代效果
工資效果
所得效果
對資本增益(Capital gain)課徵所得稅可能產生的不利效果,不包括下列那一
項?
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稅負急遽效果(Bunching effect)
閉鎖效果(Lock-in effect)
增加逃漏稅的誘因
隨收隨付式(pay-as-you-go)之老人年金制:
所繳稅費和退休福利相等
同代人間彼此保險
年輕人之付稅直接提供老年人使用
會累積社會上之資本
Harberger (1974)的一般均衡模型假設
生產要素在國際之間是完全移動
資本在國際之間是完全移動;然勞動力則無法跨國移動
生產要素在國內產業之間是完全移動
生產要素在國內無法跨產業移動
依據公共選擇學派(Public Choice School)的說法,技術官僚(bureaucrats)追
求的目標為:
利潤極大
成本極小
收入額極大
預算額極大
政府支出無論是絕對量或對國民所得的相對量都隨時間演變而增加的現
象,稱為:
畢固法則(Pigou’s law)
華格納法則(Wagner’s law)
馬歇爾法則(Marshall’s law)
包默法則(Baumol’s law)
假設A、B、C 三人對於X 與Y 兩方案所獲得之效用如下表所示:
若有選票互助(logrolling)行為發生,下列結論何者是正確的?
B 與C 個人之淨利益增加且社會福利增加
B 與C 個人之淨利益增加且社會福利減少
A 與C 個人之淨利益減少且社會福利減少
A 與B 個人之淨利益減少且社會福利增加
下列有關公共選擇理論之敘述何者為非?
簡單多數票決忽略了投票者對各方案偏好之相對強度,而點數投票法
(point voting)則試圖克服此問題
有一個以上的投票者出現多峰偏好時,多數票決一定會產生投票矛盾問
題
如果所有投票者之偏好均為單峰,則多數票決的結果將僅僅反映中位數
投票者的偏好
選票互助(logrolling)允許投票者從事選票交換,從而提高互助者之效用
水準
依柏瑞圖(Pareto)判斷準則,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最適條件為何?
生產效率、交易效率、外部效率
生產效率、全面效率、外部效率
全面效率、交易效率、外部效率
生產效率、交易效率、全面效率
經濟學者分析非市場交易商品(nonmarketed commodities)的價值時,最常用
的分析工具是:
生產者剩餘
平均成本
固定成本
消費者剩餘
依據邊際成本訂價法則,必須滿足下列何者條件方能達成柏瑞圖最適條件
(Pareto optimality):
公營事業未採行邊際成本訂價
民營事業未採行邊際成本訂價
只有民營事業採行邊際成本訂價
公營與民營事業都採行邊際成本訂價
具有集體消費性(collective consumption)但又受一定的使用容量限制的是:
俱樂部財
殊價財
必需財
純粹公共財
為求公共財的最適提供水準,需將個別需求作垂直加總的原因是:
公共財具有非排他性
公共財具有非敵對性
公共財具有不可拒絕性
公共財的消費人數眾多
適合用來闡述福利經濟學第二基本定理的圖形為:
拉弗爾曲線(Laffer curve)
效用可能曲線(utility possibilities curve)
契約線(contract curve)
社會利益曲線(social benefit curve)
可觀看題目詳解,並提供模擬測驗!(免費會員無法觀看研究所試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