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言之,公共政策的位階,自目標宣示到特定行動方法之次序,下列何項正確?
政策→實施方案→計畫
實施方案→政策→計畫
計畫→政策→實施方案
政策→計畫→實施方案
漸進決策途徑是由誰提出的?
從事政策評估時,在下列的實驗設計圖示中,符號 × 所代表的含義為何?
E O1 × O2
────────
C O3 × O4
隨機抽樣
操作的控制組
評估的誤差
政府的計畫介入
根據「特別權力關係原則」(doctrine of privilege),公務員和國家的關係為何?
公務員不能像普通公民同等同樣的行使憲法所賦予的基本人權
公務員和國家間的地位平等
國家無權設定公務員的勞動條件
公務員受到懲戒,有權尋求司法救濟
有關賦稅本質及理論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即使是未具公民資格者,亦有可能是法律上的納稅義務人
所得、消費和財產是最重要的三項賦稅來源
經濟能力高者負擔較重的稅賦,此稱之為「受益原則」
國家徵收賦稅之正當性,在於能善用賦稅、提升國民福祉
主張財政分權之理由之一為可促進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此一說法的理論基礎為:
以腳投票理論
外溢效果理論
凱因斯理論
依法行政理論
現代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功能與產生背景與過去不同,學者運用多種理論來加以解釋,惟下列何理論不包括在內?
市場失靈理論
矩陣理論
第三者政府理論
政府失靈理論
有關組織分析的「理性模式」與「政治模式」的差異,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理性模式講求權力分散,政治模式注重權力集中
理性模式認為組織內的衝突是正當的,政治模式則反對並壓制衝突的現象
理性模式的決策過程是有秩序的,政治模式則是無秩序的
理性模式預期組織內目標多元化,政治模式則講求一致性的目標
根據羅聖朋(D. Rosenbloom)的看法,公共組織的法律途徑主要係著眼在下列的那一項?
衝突爭議的公平裁決
選區民意的政策影響
經濟效率的價值取捨
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
依學者雪恩(E. Schein)的見解,組織文化的構成包含創造物(artifacts)、價值觀念和基本假定三個層次,試問組織
制度屬於前述何種層面?
賽蒙(H. Simon)認為組織的決策過程是由那三項活動所構成?
規劃、執行與考核
溝通、協調與表決
情報、設計與抉擇
遊說、辯論與對話
葛森(G. D. Garson)與歐波曼(E. S. Overman)以「PAFHRIER」一詞代表公共管理之內涵,其中的PA 係指:
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
公務機關(Public Agencies)
政策審計(Policy Auditing)
古德諾(F. Goodnow)提出「政治與行政二分」(the politics/administration dichotomy)之看法,主張行政係國家意志之:
表達
延伸
執行
管理
下列何者不是政府實施補助款制度的理由之一?
鼓勵生產具有外溢效果的公共財
提供最基本水準的服務
解決地方政府之間財政不平等的現象
舒緩中央政府稅收的壓力
下列何者並非全球化產生的背景因素?
下列關於「設計計畫預算制度」的敘述,何者最正確?
預算涵蓋的範圍以一個機關為限
是由1949 年美國胡佛委員會正式向國會提出的預算改革構想
分析一年乃至數年其政策計畫的總成本
「設計計畫預算制度」關心的是效率的目標,而「績效預算」關心的是效能
認為「領導是一種領導者與部屬之間相互影響關係的演進過程,透過此一歷程領導者與部屬的工作動機與合作道德得
以提昇,透過人際互動得以促進組織社會系統的改變、組織體制的變革」,是何種領導理論的觀點?
權變型領導
民主型領導
放任型領導
轉換型領導
在團體中,一個人因其道德高尚,風度不凡,為眾人所敬慕,成為行為模範,因而使其對別人產生影響力。此種影響
力可歸屬於下列那一項?
關聯的權力
合法的權力
專家的權力
參照的權力
所謂「政府運作在正面上要能坦白公開,在負面上要能抑止腐化」,此一敘述係指行政責任的那項意涵?
正當程序
職能
廉正
課責
人民易於要求政府增加財政支出藉以提供更多公共服務,而較不願意表達減少公共支出的要求,遂形成所謂「由儉入
奢易、由奢還儉難」之何種現象?
極樂現象
快樂現象
安樂現象
普樂現象
可觀看題目詳解,並提供模擬測驗!(免費會員無法觀看研究所試題解答)